首页 资讯 正文

曹韵新风 田野芬芳 菏泽曹县2025年乡村歌唱大赛(西部赛区复赛)举行

体育正文 66 0

曹韵新风 田野芬芳 菏泽曹县2025年乡村歌唱大赛(西部赛区复赛)举行

曹韵新风 田野芬芳 菏泽曹县2025年乡村歌唱大赛(西部赛区复赛)举行

初夏时节,万物葱茏。菏泽的(de)(de)田间地头,一场“甜蜜(tiánmì)的丰收”正在上演:成片温室大棚内,圆润(yuánrùn)饱满的甜瓜垂挂藤蔓,空气中弥漫着沁人心脾的果香。瓜农们穿梭其间,采摘、分拣、装筐,忙碌的身影与翠绿的瓜藤交相辉映,勾勒出一幅乡村(xiāngcūn)振兴的生动图景。在这里,一个个甜瓜不仅是自然的馈赠,更成为撬动乡村产业升级、带动农民增收致富(zhìfù)的“金钥匙”。

三届“瓜王”:种瓜就像(xiàng)养孩子

5月27日,走进鲁西新区万福街道刘寨村,一排排标准化温室大棚错落有致(cuòluòyǒuzhì)。棚内,藤蔓间垂挂(chuíguà)的甜瓜宛如碧玉,品种各异的果实或(huò)金黄透亮,或翠绿如玉,或纹路精致。

凌晨五点,当(dāng)大多数(dàduōshù)人还在睡梦中时,瓜农刘红灿就已经钻进棚中,开始打理(dǎlǐ)枝藤、摘瓜装箱。“这些瓜就像我的孩子,得精心照料。”他笑着擦去额头的汗珠说。

三十余年的(de)种植经验让刘红灿成为当地(dāngdì)闻名的“甜瓜王者”——在第三届甜瓜文化节(wénhuàjié)上,他种植的“天美519”以果型匀称、糖度超18%的优异品质,第三次摘得“瓜王”桂冠。

谈起种植技巧,刘红灿(liúhóngcàn)眼中闪烁着光彩。

刘红灿种植甜瓜三十余年,一直把“甜瓜”当成(dàngchéng)孩子一样对待,一天十几个(shíjǐgè)小时待在大棚里。在种植过程中,他(tā)常年琢磨,多施有机肥,控制浇水,让土壤相对旱一点,虽然这样产量会低一些,但甜瓜的(de)品质却极佳。他的这份专注和用心,不仅换来丰厚的收入,也为周边瓜农树立(shùlì)了榜样。

据介绍,目前,刘红灿的10余亩瓜田以“天美519”“大黄冰糖(bīngtáng)脆”“绿宝”为主打品种(pǐnzhǒng),头茬瓜亩产2000斤,二茬瓜达5000斤,年收入超10万元(wànyuán)。

“头茬还没下来就(jiù)被不少老客户预订了,为了满足(mǎnzú)更多消费者,我们(wǒmen)不断探索新模式、新技术、新品种,通过错峰种植有效拉长甜瓜供应周期,持续提升甜瓜市场价值。”刘红灿说。

甜瓜种植大军中的“返乡创业(chuàngyè)”新农人

在菏泽甜瓜产业蓬勃发展(péngbófāzhǎn)的浪潮中,大学生返乡创业(chuàngyè)的故事同样精彩。

在距离刘寨村几公里外(wài)的另一处大棚里,37岁的潘国强正忙碌着为上门采摘(cǎizhāi)的市民挑选“花美人”甜瓜。这是他今年的主打品种,自4月份以来,每天上门采摘的客户(kèhù)络绎不绝。

这位穿着普通、被汗水浸透衣衫的“新农人(rén)”,10年前,毅然(yìrán)辞去高薪工作返乡,接过父亲的甜瓜(tiánguā)事业。如今,他“掌管”着10多亩温室大棚。

然而,在田地里“掘金”并非易事(bìngfēiyìshì)。

前期需要(xūyào)投入(tóurù)大量财力、人力,仅建设温室大棚这一项,每亩地一次性投入就需要七八万元,再加上甜瓜苗、有机肥,还有雇佣(gùyōng)人工的成本,前期投入巨大。由于经验技术不足,产量一般,前两年基本不挣钱。尤其是在2015年,潘国强遭遇“滑铁卢”:因水肥管理(guǎnlǐ)不当,瓜苗只长藤不结瓜(jiéguā),亩产不足千斤。

潘国强(pānguóqiáng)痛定思痛,一头(yītóu)扎进农业技术书籍,向专家请教,不断加强学习和管理(guǎnlǐ),摸索调整水肥比例,根据市场尝试新品种,逐步摸索出“精准水肥调控+品种迭代”的种植模式,实现了亩产增产增收。

目前,他种植的品种以羊角蜜、花美人、金冠、冰糖(bīngtáng)脆为主,年产13万斤(wànjīn)左右。

潘国强的细心和付出得到回报。他家种植的甜瓜(tiánguā)无论是品质还是卖相都很好,收购商和超市老板(lǎobǎn)抢着要。

为了更好地销售,潘国强推出采摘模式,市民(shìmín)可以(kěyǐ)到大棚里自行挑选,每天到田间地头直接买瓜者络绎不绝。

未来,潘国强计划扩大种植(zhòngzhí)规模,把甜瓜大棚打造成一处集采摘(cǎizhāi)、娱乐、观赏于一体的甜瓜种植园,让市民们在这里(zhèlǐ)有得玩、有得采、有得吃,还能让喜欢亲近大自然的市民近距离感受田园风光。他的这一计划,不仅展现了他对甜瓜产业的信心(xìnxīn)和决心,也为(wèi)菏泽甜瓜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。

甜蜜(tiánmì)产业助推乡村振兴

甜瓜种植,“甜”了舌尖,“富(fù)”了农民。万福甜瓜产业的(de)蝶变,离不开政府构建的“全产业链生态”。

作为(wèi)全市(quánshì)现代农业发展的先行区域,鲁西新区始终坚守“创新驱动、三产融合、品牌赋能”的核心理念,万福甜瓜产业的崛起正是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生动范例。万福街道以创新为引领(yǐnlǐng),描绘出甜瓜产业发展的崭新图景:从一粒良种的精心培育,到万亩瓜田(guātián)的壮丽景观;从田间的硕果累累,到甜瓜畅销千家万户,成功构建起完整的产业生态体系,为当地群众(qúnzhòng)铺就了一条“甜蜜(tiánmì)”的致富(zhìfù)道路,也为新区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区树立了典范。

据介绍,万福街道充分利用黄河沃土的资源优势,持续推动甜瓜产业(chǎnyè)升级发展。在品种(pǐnzhǒng)培育方面,“大黄冰糖脆”“博洋61”等明星品种广为人知,这些品种以(yǐ)其独特(dútè)的口感和(hé)优良的品质,深受消费者喜爱。在产业配套方面,4个交易市场相继(xiāngjì)建成,全国流通网络逐步健全,产品畅销20多个省市,让菏泽(hézé)甜瓜走向更广阔的市场。在产业规模方面,20余家育苗龙头企业发展态势良好,带动千户种植(zhòngzhí)、形成万亩基地,实现年产5万吨甜瓜,产值突破3亿元,让3000余名乡亲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。

“甜蜜产业”不仅在(zài)万福街道蓬勃发展,眼下,菏泽多个甜瓜(tiánguā)大棚基地迎来丰收,多样品种的甜瓜陆续上市。

在鲁西新区吕陵镇,900亩甜瓜迎来丰收(fēngshōu)时刻,三大主打品种“极品”“黄翠”“花美人”备受市场青睐(qīnglài),基地通过引进这些高端品种并实施标准化种植(zhòngzhí),成功实现亩产7000斤、地头均价3元的高收益,亩均收入(shōurù)更是突破2万元。

在定陶区马集镇,十几个温室大棚的(de)甜瓜陆续成熟,种植户穿梭在田垄间,认真挑选,优质的口感和品相,再(zài)加上(jiāshàng)错峰上市(shàngshì)的种植策略,让这里的甜瓜早早地被预订一空,不仅丰富了市民的果盘子,也为种植户带来可观收益。

特色产业的蓬勃发展,不仅盘活了土地资源,更探索出一条(yītiáo)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(shuāngyíng)的致富新路,正成为我市乡村振兴的“新引擎”。

这个初夏,菏泽的甜瓜产业正以蓬勃的姿态,奏响(zòuxiǎng)着一曲乡村(xiāngcūn)振兴的“甜蜜乐章(yuèzhāng)”。那一个个圆润饱满的甜瓜,不仅是农民丰收的喜悦,更是菏泽乡村振兴道路上的一颗颗璀璨明珠,照亮着农民走向(zǒuxiàng)富裕的美好未来。

菏泽报业全(quán)媒体记者 陈淑娅 武霈

曹韵新风 田野芬芳 菏泽曹县2025年乡村歌唱大赛(西部赛区复赛)举行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